孙颖莎的 “吃喝哲学”:赛场之外的从容力量
WTT 横滨冠军赛女单决赛打完了,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 2 比 4 输给了队友陈幸同。赛后混采区,日本记者问她输了球心里啥感受,这 23 岁的小姑娘笑着说:“还能咋着,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呗。”
这话听着稀松平常,在体育圈里却挺有说道。记者们本来以为会听到 “总结经验”“继续努力” 这类话,毕竟竞技体育里,输了球这么说再正常不过。可孙颖莎这份坦然自在,反倒让见多了输赢的记者们觉得挺新鲜。
回头瞅瞅这场决赛,孙颖莎不是没机会。第一局 11 比 8 拿下来,第二局陈幸同突然发力,俩人打到 10 平,最后孙颖莎关键球没处理好,丢了这局。后面的比赛,陈幸同进攻节奏更稳,虽说孙颖莎第五局 11 比 5 扳回一局,可终究没能扭转局面。技术统计显示,她正手进攻成功率比半决赛低了 7 个百分点,反手衔接也多了些失误,这些都说明这场球确实有不少地方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但了解孙颖莎的人都知道,她这种 “想得开” 的心态不是一天两天了。今年 5 月接受央视采访时,她就说过:“奥运会结束后,一直紧绷的那根弦慢慢松下来了。现在打比赛,输赢肯定会往心里去,但能更快地翻篇,不会老揪着不放。” 这话道出了顶尖运动员成长的另一层意思 —— 除了球技,能不能正确看待输赢、能不能快点从输赢里走出来,往往决定了运动生涯能走多远、能达到多高的成就。
乒乓球这项目竞争多激烈啊,国乒队员几乎每周都要面对高强度的比赛和淘汰。孙颖莎从 2017 年走进大家视线,经历过 2019 年世乒赛女单决赛输球的遗憾,也有过东京奥运会混双夺冠的喜悦。这些起起落落让她慢慢明白:比赛是工作的一部分,但不是生活的全部。“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” 这话背后,是懂行 —— 身体得恢复,精神也得放松;更是对自己有准谱 —— 不会因为赢了一场就觉得自己多能耐,也不会因为输了一场就觉得自己啥也不是。
年轻运动员能有这么成熟的心态,真挺难得的。外界总爱给她贴 “天才少女”“下一代领军人物” 这些标签,可孙颖莎心里有数。她会在训练馆里为了一个技术动作反复练,休赛时也会和朋友去看个电影、吃顿火锅,跟普通年轻人一样享受生活。这种有紧有松的状态,反倒让她在赛场上能少点压力,发挥出真实水平。
横滨这场输球,说不定会成为她成长路上的一块垫脚石。就像她在采访里接着说的:“回去肯定得好好总结,陈幸同今天确实打得比我好,有很多地方我得向她学。” 没有抱怨,没有找借口,只有客观的分析和积极的态度。面对挫折能有这种样子,比说多少漂亮话都管用。
竞技体育的魅力,从来不止于谁拿了冠军,更在于运动员在一次次挑战里展现出的人性光彩。孙颖莎的 “吃喝哲学”,听着简单,其实藏着挺深的生活道理 —— 接受不完美,珍惜当下,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以后的挑战。对这位才 23 岁的世界第一来说,横滨输球只是漫长运动生涯里的一个小插曲,而她身上那股成熟通透的劲儿,已经让人能想到,她以后的路肯定更宽广。
文/星动时刻